91传媒

当前位置: 91传媒 > 信息公开 > 动态新闻 > 地方动态

抚顺市扎实开展红色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全方位互嵌

  • 信息来源:91传媒
  • 发布时间:2025-07-27 10:13:18
  • 【字体:||

  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抚顺市,一幅幅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动图景正在蓬勃展开聚焦雷锋精神与城市民族工作融合”,红色家园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建设为抓手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一条各民族全方位互嵌的特色城市民族工作路径

  “红色家园”建设落地生根

  推动“红色家园”建设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主阵地”作用。在望花区雷锋社区打造“红色家园”示范样板,并建立了“同心代办站、同心文化苑、同心志愿队、同心交流行、同心民俗汇”五个实践载体,以夯实服务互嵌基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91传媒 意识。

  “同心代办站”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同心代办站”是在红色家园建设中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党建+民族团结”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一支部一网格、一站一楼长的管理模式。通过党员家庭代办员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调解了矛盾纠纷,解决了民生难题。在雷锋社区,25个挂着“党员家庭代办站”铜牌的居民家中,70多名平均年龄65岁的代办员用12年时间书写了3万余件代办记录。这些佩戴党员徽章的“银发代办员”们,将雷锋精神转化为“百家事当自家事”的具体行动,把老旧小区的“痛点”“堵点”变成了基层治理的“支点”“亮点”,不断增强各族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心志愿队”精准帮扶促进邻里和谐共处

  以雷锋精神为主题,“同心志愿队”组建了多支志愿服务队,包括“党员家庭代办站志愿服务队”“好邻居志愿服务队”等。这些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互助活动,通过建立志愿者与帮扶群众的“一帮一”机制,精准帮扶特殊群体,促进了邻里和谐共处。通过“商业网点加盟+在职党员入列+共建单位联动”立体扩容策略,“同心志愿队”建立了19家“雷锋联盟代办站”,近600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网络全面涵盖政务、生活、医疗等6大领域43项内容。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完善“党员带头、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使昔日的老旧小区焕发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新活力。

  文化浸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红色家园建设中注重文化浸润工程。通过建立健全铸牢91传媒 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社区生活场景中。

  “同心文化苑”文化浸润的生动实践

  “同心文化苑”是红色家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建设“红色家园”活动中心、民族文化“连心廊”等惠民设施,配备多媒体设备、图书资料、娱乐设施以及中华民族文化展示区,为各族群众搭建起学习、交流和活动的优质平台。还突出形象化设计、交互式宣传、沉浸式体验,开展“民族团结走进万家灯火”活动。通过打造铸牢91传媒 意识主题景观,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展现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展示社区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果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实施“记忆工程”抢救整理满族剪纸、地秧歌等非遗项目,新宾满族自治县建成了全国首个满族民俗数字博物馆,馆藏600多件文物的民俗博物馆用充满满族民俗特点的文物对满族文化史、民俗史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利用VR技术还原赫图阿拉古城风貌。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搭建平台,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在红色家园建设中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同心民俗汇”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通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微融合”元素,积极组织开展美食节、歌舞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雷锋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了“雷锋文化大讲堂”、书画摄影展览、少数民族服饰展等特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还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交融互嵌。活动现场还增设了政策讲解、爱心义卖、志愿服务等各项服务,为居民提供了“学雷锋、送温暖”的互助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趣味互动活动除了“同心民俗汇”外,抚顺市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变废为宝”手工创意制作展、花卉展、“家居节能”妙招赛、“家庭厨艺”大比拼等系列社区趣味互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进一步增进了各族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真挚友谊。

  聚焦“共建共享”,形成心理认同互嵌

  形成心理认同互嵌,在红色家园建设中注重聚焦“共建共享”,通过组织各族居民开展“走出去”系列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同心交流行”文化互鉴促融合

  通过以寓教于乐、研学相融的方式,组织各族居民前往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民族文化博物馆等具有丰富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辖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在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满族故里、满族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成为热门研学点后,抚顺市组织的一次“走进满族村落”活动中,各族居民亲手体验了制作满族传统荷包项目后表示:“亲手触摸这些文化符号,才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多一体。”这种沉浸式体验有效消融了心理隔阂,让“中华民族一家亲”从口号变为真切感受。通过举办雷锋文化艺术节。民族歌舞、美食展、服饰秀、剪纸艺术交相辉映,“变废为宝”手工赛、“家庭厨艺”大比拼趣味盎然。社区组建的锋韵舞蹈队、俏夕阳电吹管乐团中,各族成员共同排练演出。在文化节上,各族居民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经验推广,促进“红色家园”建设全面开花

  推动“红色家园”建设的深入开展,加强经验总结和交流,推动各社区参照雷锋社区模式,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建设方案。目前,“红色家园”品牌在全市七个县区实现全覆盖。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工作主动融入基层党建大格局,依托刘全国式“党员家庭代办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石榴籽之家”,推行“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工作模式,解决各族群众生活难题。抚顺市坚持用雷锋精神建城育人,首创“百姓雷锋”评选活动。30万余名各族干部群众组建近3000支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创下40多个学雷锋“全国第一”,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老年食堂建设、供热管网更新改造等民生实事有效解决,惠及各族群众。

  在特色活动方面,抚顺市常态化开展“浑河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架起各族群众心灵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些举措的持续推动,“红色家园”建设在抚顺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各民族的全方位互嵌,还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来,抚顺市将继续深化“红色家园”建设,为推动全市城市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